联系人:郭经理
手机:18223264993
邮箱:121563220@qq.com
传真:023-68659623
地址:重庆市九龙坡区净龙三社
他们使用一件件造型独特的工具,将一块块木头进行打磨、组合后,变成了一个个美观而实用的木制品。他们伸展墨绳,用笔划线,后拿刨子刨平,再用量具测量,制作成各种各样的家具和工艺品。
这些人,都自称为“鲁班的徒弟”,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——木匠。
木匠,又称“木工”,这是一门传统而又古老的行业。从古代“班门弄斧”,到现在的木工发展,可以看出中国的木工业的悠久和辉煌。他们用劳动换来生存必需品的同时,在木头上留下印记,诠释着作为一名匠人的人生价值。
让木工成就创业路
9月7日,在市区少年宫路的一家仿古家具店内,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正拿着刻刀在一块木窗上细致地雕刻着。
随着时间的流逝,仙鹤和荷花的图案就慢慢呈现在木窗上……
这位年轻的小伙子叫刘航燚,今年22岁。
刘航燚制作仿古家具上的摆件
“我现在和父亲一起做仿古家具,我负责雕木窗。”刘航燚说,他喜欢上木工,还是因为父亲的熏陶。
刘航燚的老家在雨城区晏场镇,他的父亲刘华原是一个农民,后来因为接触了乌木根雕行业,开始做木材原料的中间商。
“中间商的利润太薄,我看到各地的仿古家具都卖得火热,于是我就自己办起了仿古家具厂。”2006年开始,刘华与人合伙在绵阳等地开办了家具厂。
请师傅,找资料,到外地学习……
2010年左右,刘华又将仿古家具厂搬到雅安,在雅安从事仿古家具制造。
也正是那个时候,刘航燚对木工产生了浓烈的兴趣。
在家具厂里,刘航燚好奇地看着木工师傅们使用着各式各样的工具。不过,那时刘航燚年纪还小,他没有学习到什么。
2013年,刘航燚从部队转业回家后,帮着父亲打理仿古家具厂。此时,他开始规划今后的职业方向,瞄准了仿古家具行业。
“现在仿古家具越来越有市场,尤其是全手工的家具,越来越受热捧。”刘航燚说,做仿古家具,需要技术,他需要从头学起。
2013年底,在父亲朋友的介绍下,他前往外地拜师学艺。
“我先从认识木工工具开始,慢慢熟悉斧头、刨子、墨斗、锯子、鲁班尺等的用法。”最让刘航燚难忘是“墨斗”,也让他明白了“设规矩、陈绳墨”道理。
了解木工工具后,刘航燚决定先学习木窗的雕刻工艺。
“师傅让我先从磨刀开始,要学会每件工具的不同用法,并要配合使用。”刘航燚磨了半年刀,师傅才让他打胚、修光等。
“我雕了10多个狮子,第一个有人说像狗……”
师傅领进门,修行靠个人。
制图、打胚、制作……刘航燚常常一个人拿着废木料去练手,制作仿古家具的“缩小版本”。
刘华也看到了儿子的努力。他说,做木匠不仅辛苦,而且要耐得住寂寞。年轻人愿意学手艺的虽然很多,但真正能长年坚持埋头苦干的实在太少。
2015年,经过两年的学习,刘航燚回到雅安与父亲一起开了一家店面,专职从事仿古家具的制作。
“只要是手工制作的,顾客都很喜欢。”刘航燚说,仿古家具讲究型、艺、才、韵,四者缺一不可。一件同款式的家具,在雕花打磨这个环节上花费的时间不同或者工艺娴熟度不同,做出来的家具效果会大不一样。例如家具上的一道花纹,看上去并不复杂,但手工雕刻需要20天左右,做一把椅子需要一个月左右。
“做仿古家具不能急,好的家具都是一点一点慢慢打磨出来的。比如做一把椅子,花费的时间可以是一个星期,也可以是一个月,那手艺差别很大。”刘航燚说,仿古家具的精髓在于“古”,随随便便做出来的家具往往“不古不洋”,看上去很别扭。
“我要用木工的技艺,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……”现在仿古家具市场行情不错,刘航燚决定要坚持下去,做出质量更好的仿古家具来。